全球6.9亿人要挨饿!为什么21世纪还会闹粮荒?这3个原因了解一下

2025-11-04 05:32:39

在非洲粮食危机最严重的国家——肯尼亚,自新冠疫情爆发后,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像口罩这样的防护物品都买不起,而由于粮极度短缺导致米价直线上涨,很多人更是连粮食都买不起,填饱肚子都成为了一种奢望。

笔者此前看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,在肯尼亚有一位单亲妈妈,她一人抚养8个孩子,由于无米下锅又不忍心看着孩子“挨饿”,她居然用泥浆摊成一张张的“饼”给孩子们吃,吃完就有饱腹感,而这样的现象在肯尼亚其实并不是个例,可见“粮荒”究竟有多可怕。

说到这里,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,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,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不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吗?为什么还会有粮食危机的出现?中国有没有可能闹“粮荒”?笔者分析了一下,主要与蝗灾、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极端气候的出现有关。

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来说,绝大多数都没有真正感受过挨饿到底是滋味,充其量是食物相对匮乏、单一,没有现在琳琅满目满大街随便选。

但是在国外就没有我国国内这么幸福了,仍然有很多人还在饱受饥饿的痛苦,而今年受蝗灾、疫情、极端气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,已引起更大规模的全球性粮食危机,而且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。

蝗灾

想必很多人多少都有所耳闻,自今年元旦以后,东非的肯尼亚、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和地区相继爆发了一场罕见的沙漠蝗灾,而且蝗群规模不断扩大并随着气流向阿拉伯半岛、中东、南亚等国和地区迁飞,给所经之地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。

以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为例,受沙漠蝗灾的侵袭,印度的粮食产量减少将近1亿吨,按上一年度印度粮食产量约2.96亿吨算,减产约30%~50%,可见印度今年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
疫情

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传播和蔓延,除了朝鲜等几个别国家外没有出现确诊报告外,其它国家无一幸免,就连美国这样的经济和科技强国都受到重创,累计确诊病例数超过780万例,而发展中国家印度和巴西则紧跟其后,累计确诊病例分别超过了690万例和500万例,美国、印度、巴西三国累计确诊病例数超过1977万例,占海外确诊数的一半以上。

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打乱了世界的阵脚,也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危机带来严重影响。

极端气候

早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前期,关于印度报告的确诊病例数只有两位数这种情况,很多自媒体分析印度之所以感染人数极少,主要是由印度几乎全境炎热的气候环境决定的,这种气候不利于冠状病毒的生存。

然而他们就没有分析印度人口稠密,经济又相对落后,医疗卫生和检测能力不足等问题非常突出,这反而成为印度疫最大的”定时炸弹”,如今这个炸弹终于爆燃了,确诊病例数直逼美国。

实际上前面笔者讲到的非洲沙漠蝗灾,其根本原因就是极端气候环境的出现,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,像沙漠蝗灾的出现、洪涝和干旱的发生等都是气候异常的表现,而气候异常才是出现粮食危机的根本原因。除了蝗灾、洪涝和干旱之外,澳大利亚山火和亚马逊雨林大火,造成大量农田被毁,农作物被化为灰烬。

而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极端气候也频繁出现,对粮食和农业生产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不过好在我们刚刚送走了厄尔尼诺年,现在拉尼娜已形成,且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(NOAA)的研究表明,这一现象有75%的概率会贯穿今年整个冬季,如果今年是冷冬的话,未必不是一件好事,我国不是有“瑞雪兆丰年”的说法吗?希望冬雪能杀死大批害虫。

中国会不会闹“粮荒”?

此前笔者看到过很多关于袁隆平和杨振宁谁的贡献大这个话题,实际上单纯对比没有多大意义,毕竟研究的领域不同,贡献的方向也就不同。但是在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方面,袁隆平院士的确呕心沥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
我们都知道,咱们国家同时是工业国和农业国,尽管我国的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要比邻国印度小一半以上(我国耕地面积约18亿亩,折合120万平方公里,印度耕地面积为24亿亩折合160万平方公里),但我国的单位面积粮食产出是印度的2~3倍,因此作为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大米、小麦、玉米的平均自给率能够维持在97%以上,基本不存在所谓的进口依赖,所以就在国外很多地方闹“粮荒”的时候,中国能始终保持连年丰收的势头。

总结

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所言: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,不会闹“粮荒”,希望大家放宽心。

不过尽管我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,但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国家,每年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较大,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匀,一定程度上还是要“靠天吃饭”,保丰收和保粮食安全依然任重道远,因此我们要自觉养成节约用水、节约粮食的好习惯,请客吃饭按人点餐,吃不完的打包回去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星域战报